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闻动态

资讯中心

新闻动态

企业主动探路“军民融合”

2016-07-07

曾经走到“生死线”上的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就依托“军民融合”起死回生,甚至“枝繁叶茂”。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的“晨光院”,建院定位就是为军工做配套服务。“院里研发的特种高分子材料、有机硅、各种脂类都曾应用在军工方面,例如火箭、卫星等。”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部主任陈炯说,当时90%的产品都应用于军工领域。

然而,1999年的改制,把晨光院这个拥有6000余名员工、产值仅1亿元的“国有企业”推到了市场的风口浪尖。晨光院几近生死边缘。

怎么办?“我们的产品,科技含量高,也能应用到不少民品上,以脂类产品为例,可以应用到汽车行业、各类密封体制造等。”陈炯介绍,晨光院开始尝试“军民融合”,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坚持军工产品研发,另一方面与各行业合作,将部分材料产业化。

聚四氟乙烯树脂应用到汽车行业、聚四氟乙烯纤维制成的各类“膜”应用到冲锋衣、电线等产品……“军”向“民”的不断迈进,让晨光院的“盘子”越做越大。去年,公司产值达到15亿元,其中“民品应用”占比高达80%。

在自贡,有像晨光院这样把为军工配套研制的新材料应用到民品上的企业,也有因专注新品研发而实现“民参军”的企业。

从一个小微企业做起,自贡市海川实业有限公司已成为西南地区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制造民营企业中的“龙头”,年产值达6亿元。工业转型期,海川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逆势上扬。

“瞄准军工领域,提升企业各方面资质,把功夫下在研发环节,产品逐渐获得认可。”海川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毛静霖透露“秘诀”。他说,军工领域的附加值高,而且一旦打入该市场能提高企业信誉,因此海川在“十三五”期间的重点就是走军民融合的发展之路。

民间力量正为国防工业的壮大“添翼”。海川的航空燃机项目已获成飞集团认可,中天胜的聚酰亚胺泡沫实现了该材料的国产,不仅压缩了国外进口材料的价格,更重要的是打破了早前的国外产品“垄断”。




(摘自四川日报)